时间:2021-06-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段时间,陆良大棚种植圈有传言:陆良政府下一步要强制无补贴拆除大棚膜,只让种植露天蔬菜。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却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很多菜友觉得我们平台消息灵通,便前来咨询。 陆良已经不允许新建大棚,这是众所周知的政策。但是大棚要强制无补贴拆除,这个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政府不允许新建大棚,那大棚 种植还值得继续投资吗?在了解真相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 地膜的成分 传统地膜,是由聚乙烯吹制的薄膜,我国的地膜厚度一般在10微米左右,薄的可达5微米。它是塑料工业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它是现代工业的产品。 二 地膜的作用与威胁 1、地膜的作用 薄薄的一层地膜,它的功能却异常强大,尤其是增温、保墒、杂草防除、压盐等,极大地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改变了农业种植模式,它使得一些原本在高寒地区不能种植,或者种植效益不高的作物,可以良好生长。比如玉米,在我国西南、西北一些旱寒区,玉米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水分不够,很难成熟,只能作为饲料。但应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在这些区域种植玉米就可以正常成熟和收获了。 地膜还有很多作用,比如除草,生活中常见黑色地膜、绿色地膜对透过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可以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银灰色地膜还具有驱虫效果。 因此,在许多区域,地膜覆盖改变了农业的种植模式,地膜覆盖使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左右,产量增加30%左右,这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地膜对环境的威胁 但地膜的使用,并非全是好处,在增产增效,保障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生产同时,地膜大量使用的副作用开始显现,这就是 地膜污染。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很高,尤其是新疆、内蒙古等省区,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塑料污染全球都有,但地膜污染只有我们有,所以需要格外重视。 三 大棚种植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在开展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和推广,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那么,生物降解地膜是否是未来解决地膜污染的重要方向?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物降解地膜是替代传统地膜、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和手段之一,在马铃薯、花生、烟草和水稻生产上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不过,从长远看,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生物降解地膜部分替代传统地膜是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 大棚 种植 还值得继续投资吗? 说了这么多,想必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强制无补贴拆除大棚膜”这个传言是真的吗?大棚 种植还值得继续投资吗? 1、“强制无补贴”,一听起来就太简单粗暴了,政府不会这样做。 2、陆良蔬菜产业正快速发展,大棚蔬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在秋冬季节,大棚蔬菜的生长周期和品质是露天蔬菜无法比的,露天蔬菜靠天吃饭,大棚蔬菜与天灾对抗。 4、在未来,陆良县将聚焦蔬菜特色优势产业,紧紧抓住被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大基地、做深加工、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活市场”,不断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陆良农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让陆良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以,大棚种植还值得继续投资吗?想必大家心里也有了答案。另外,针对当前大棚经济增收和地膜污染的问题,在这里建议大家:一是少用地膜;二是注意自己田间的地膜回收处理,尽量不要造成“白色污染”。 来源:植保中心、种大棚整合 |
上一篇:如何有效预防大棚膜过快老化?
下一篇:农用无机漫散射大棚膜好处真不少!